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那三个方面
1、物理安全,主要有:自然灾害,电磁泄漏,设备故障,意外事故,操作失误,计算机系统机房环境安全以及计算机系统设备的防盗和物理破坏
2,、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数据系统、应用系统等安全。
3、黑客攻击
4、病毒威胁
其中物理安全为个体性问题,系统安全和黑客攻击为局部问题,而病毒具有广泛性
以下哪些是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来源
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技术安全风险因素
1)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不强。
国家重要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网络是我们信息安全防护的重点,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基础网络主要包括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重要的信息系统包括铁路、政府、银行、证券、电力、民航、石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虽然我们在这些领域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安全防护能力仍然不强。主要表现在:
① 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对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不够,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制度,设计与建设不同步。
② 安全体系不完善,整体安全还十分脆弱。
③ 关键领域缺乏自主产品,高端产品严重依赖国外,无形埋下了安全隐患。 我国计算机产品大都是国外的品牌,技术上受制于人,如果被人预先植入后门,很难发现,届时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2)失泄密隐患严重。
随着企业及个人数据累计量的增加,数据丢失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计量,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均可能随意受到威胁。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愈演愈烈,特别在信息安全领域,保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信息时代泄密途径日益增多,比如互联网泄密、手机泄密、电磁波泄密、移动存储介质泄密等新的技术发展也给信息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二、人为恶意攻击
相对物理实体和硬件系统及自然灾害而言,精心设计的人为攻击威胁最大。人的因素最为复杂,思想最为活跃,不能用静止的方法和法律、法规加以防护,这是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人为恶意攻击可以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主动攻击的目的在于篡改系统中信息的内容,以各种方式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被动攻击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信息的截获和窃取。总之不管是主动攻击还是被动攻击,都给信息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攻击者常用的攻击手段有木马、黑客后门、网页脚本、垃圾邮件等。
三、信息安全管理薄弱
面对复杂、严峻的信息安全管理形势,根据信息安全风险的来源和层次,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管理和法律等措施,谋求构建立体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已逐渐成为共识。与反恐、环保、粮食安全等安全问题一样,信息安全也呈现出全球性、突发性、扩散性等特点。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全球性、互联性、信息资源和数据共享性等,又使其本身极易受到攻击,攻击的不可预测性、危害的连锁扩散性大大增强了信息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信息安全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究起步比较晚,基础性研究较为薄弱。研究的核心仅仅停留在信息安全法规的出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及一些信息安全管理的实施细则,应用性研究、前沿性研究不强。这些研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管理底子薄,漏洞多的现状。
但这些威胁根据其性质,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泄露:保护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2) 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3) 拒绝服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
(5) 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对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搭线监听,或者利用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
(6) 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7) 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我们平常所说的黑客大多采用的就是假冒攻击。
(8) 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非授权的权利或特权。例如:攻击者通过各种攻击手段发现原本应保密,但是却又暴露出来的一些系统“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攻击者可以绕过防线守卫者侵入系统的内部。
(9) 授权侵犯:被授权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统或资源的某个人,却将此权限用于其他非授权的目的,也称作“内部攻击”。
(10)抵赖:这是一种来自用户的攻击,涵盖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否认自己曾经发布过的某条消息、伪造一份对方来信等。
(11)计算机病毒:这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行为类似病毒,故称作计算机病毒。
(12)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由于当前约束操作信息行为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很多人打法律的擦边球,这就给信息窃取、信息破坏者以可趁之机。
网络安全的概念及网络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
2)来自内部网络的安全威胁
从以上网络图中可以看到,整个计委的计算机网络有一定的规模,分为多个层次,网络上的节点众多,网络应用复杂,网络管理困难.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安全威胁的第二与第三个层面上,具体包括:
● 网络的实际结构无法控制;
● 网管人员无法及时了解网络的运行状况;
● 无法了解网络的漏洞与可能发生的攻击;
● 对于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攻击缺乏有效的追查手段;
内部网络的安全涉及到技术.应用以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及时发现问题,确定网络安全威胁的来源,才能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有效的保证网络安全.
a.网络的实际结构无法控制
计算机网络上的用户众多,用户的应用水平差异较大,给管理带来很多困难.网络的物理连接经常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 办公地点调整,如迁址.装修等;
● 网络应用人员的调整,如员工的加入或调离;
● 网络设备的调整,如设备升级更新;
● 人为错误,如网络施工中的失误.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网络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将其纳入网络安全的总体策略,很可能发生网络配置不当,从而造成网络性能的下降,更严重的是会造成网络安全的严重隐患,导致直接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扫描工具,定期对网络进行扫描,发现网络结构的变化,及时纠正错误,调整网络安全策略.
b.网管人员无法及时了解网络的运行状况
网络是一个多应用的平台,上面运行着多种应用,其中包括网站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邮件系统等.作为网络管理员,应该能够全面了解这些应用的运行情况.同时,由于网络用户众多,很可能发生用户运行其他应用程序的情况,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可能影响网络的正常工作,降低系统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还可能破坏系统的总体安全策略,对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网络管理员应拥有有效的工具,及时发现错误,关闭非法应用,保证网络的安全.
c.无法了解网络的漏洞与可能发生的攻击
网络建成后,应该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策略,但是实际情况是,再有经验的网络管理者也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建立十分完善的安全系统.具体原因表现为:
● 即使最初制定的安全策略已经十分可靠,但是随着网络结构与应用的不断变化,安全策略也应该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是什么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信息安全学科可分为狭义安全与广义安全两个层次,狭义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码论为基础的计算机安全领域,早期中国信息安全专业通常以此为基准,辅以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与编程等方面的内容;广义的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称的变更也是对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相结合的产物。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
1.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针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以下内容。
1.软件漏洞:每一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无缺陷和漏洞的。这就使我们的计算机处于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将成为众矢之的。
2.配置不当: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那么它根本不起作用。对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它启动时,就打开了一系列的安全缺口,许多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启用。除非用户禁止该程序或对其进行正确配置。否则,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3.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或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4.病毒: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等特点。因此,提高对病毒的防范刻不容缓。
5.黑客:对于计算机数据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是来自电脑黑客(backer)。电脑黑客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其危害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计算机网络安全攻击来与哪些方面,请使用例子详细叙述.对于这些攻击
黑客攻击的主要目的是:
(1) 窃取信息。
(2) 获取口令。
(3) 控制中间站点。
(4) 获得超级用户权限。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和拒绝服务攻击三个方面。网络的安全威胁方向也分为外部和内部。黑客攻击早在主机终端时代就已经出现,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现代黑客则从以系统为主的攻击转变到以网络为主的攻击。
1. 黑客攻击类型
任何系统的安全都是相对的,没有一个网络操作系统是绝对安全的。局域网上网即使有防火墙的保护,由于防火墙错误配置等其他原因,仍很难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网络攻击主要类型如下。
⑴Data Diddling 未经授权删除档案,更改其资料。
⑵Scanner 利用工具寻找暗门漏洞。
⑶Sniffer 监听加密之封包。
⑷Denial of Service 拒绝服务,使系统瘫痪。
⑸IP Spoofing 冒充系统内网络的IP地址。
⑹其他。
2.防范黑客的措施
⑴选用安全的口令。据统计,大约80%的安全隐患是由于口令设置不当引起的。
⑵用户口令应包含大小写,最好能加上字符串和数字,综合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保密效果。不要使用用户姓名、常用单词、生日和电话号码作为口令。根据黑客软件的工作原理,口令长度设置时应遵循7位或14位的整数倍原则。口令应定期修改。
⑶建立账号锁定机制,一旦同一账号密码校验错误若干次即断开连接,并锁定该账号,至一段时间才解锁再次开放使用。
⑷实施存取控制。主要是针对网络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的存取控制。存取控制是内部网络安全理论的重要方面,它包括人员权限、数据标识、权限控制、控制类型和风险分析等内容。
⑸确保数据安全。完整性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在原有数据和现行数据之间保持完全一致的证明手段。一般常用数字签名和数据加密算法来保证。您可以参照以下几个加密站点:(规定公共密钥加密),(RSA加密专利公司)。
⑹使用安全的服务器系统。虽然没有一种网络操作系统是绝对安全的,但Unix经过几十年来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以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关键性应用的首选。
⑺谨慎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应用和端口。很多黑客攻击程序是针对特定服务和特定服务端口的,所以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服务端口,能大大降低遭受黑客攻击的风险。
⑻定期分析系统日志。日志文件不仅在调查网络入侵时十分重要的,它们也是用最少代价来阻止攻击的办法之一。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些比较有用的日志文件分析工具,具体如下。
NestWatch能从所有主Web服务器和许多防火墙中导入日志文件。它运行在Windows NT机器上,能够以HTML格式输出报告,并将它们分发到选定的服务器上。
LogSurfer是一个综合日志分析工具。根据它发现的内容,能够执行各种动作,包括告警、执行外部程序,甚至将日志文件数据分块并将它们送给外部命令或进程处理等。
⑼不断完善服务器系统的安全性能。无论是Unix还是Windows NT的操作系统都存在安全漏洞,他们的站点会不定期发布系统补丁,系统管理员应定期下载补丁,及时堵住系统漏洞。
⑽排除人为因素。要制定一整套完整的网络安全管理操作规范。
⑾利用网络管理软件对整个局域网进行动态站点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⑿扫描、攻击自己的站点。
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或专家来完成网络安全的评估。
⒁谨慎利用共享软件。
⒂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有了完整的数据备份,我们在遭到攻击或系统出现故障时才可能迅速恢复系统。
⒃使用防火墙。
防火墙分为网络级防火墙和应用网关防火墙。 网络级防火墙一般是具有很强报文过滤能力的路由器,可以通过改变参数来允许或拒绝外部环境对站点的访问,但其对欺骗性攻击的保护很脆弱。 应用代理防火墙的优势是它们能阻止IP报文无限制地进入网络,缺点是它们的开销比较大且影响内部网络的工作。
0条大神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