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口扫描类型_端口扫描行为分析引擎

hacker|
229

常用的入侵检测软件有哪些,举4个以上的例子,谢谢啦

1.Snort:这是一个几乎人人都喜爱的开源IDS,它采用灵活的基于规则的语言来描述通信,将签名、协议和不正常行为的检测方法结合起来。其更新速度极快,成为全球部署最为广泛的入侵检测技术,并成为防御技术的标准。通过协议分析、内容查找和各种各样的预处理程序,Snort可以检测成千上万的蠕虫、漏洞利用企图、端口扫描和各种可疑行为。在这里要注意,用户需要检查免费的BASE来分析Snort的警告。

2.OSSEC HIDS:这一个基于主机的开源入侵检测系统,它可以执行日志分析、完整性检查、Windows注册表监视、rootkit检测、实时警告以及动态的适时响应。除了其IDS的功能之外,它通常还可以被用作一个SEM/SIM解决方案。因为其强大的日志分析引擎,互联网供应商、大学和数据中心都乐意运行 OSSEC HIDS,以监视和分析其防火墙、IDS、Web服务器和身份验证日志3.Fragroute/Fragrouter:是一个能够逃避网络入侵检测的工具箱,这是一个自分段的路由程序,它能够截获、修改并重写发往一台特定主机的通信,可以实施多种攻击,如插入、逃避、拒绝服务攻击等。它拥有一套简单的规则集,可以对发往某一台特定主机的数据包延迟发送,或复制、丢弃、分段、重叠、打印、记录、源路由跟踪等。严格来讲,这个工具是用于协助测试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也可以协助测试防火墙,基本的TCP/IP堆栈行为。可不要滥用这个软件呵。

4.BASE:又称基本的分析和安全引擎,BASE是一个基于PHP的分析引擎,它可以搜索、处理由各种各样的IDS、防火墙、网络监视工具所生成的安全事件数据。其特性包括一个查询生成器并查找接口,这种接口能够发现不同匹配模式的警告,还包括一个数据包查看器/解码器,基于时间、签名、协议、IP地址的统计图表等。

5.Sguil:这是一款被称为网络安全专家监视网络活动的控制台工具,它可以用于网络安全分析。其主要部件是一个直观的GUI界面,可以从 Snort/barnyard提供实时的事件活动。还可借助于其它的部件,实现网络安全监视活动和IDS警告的事件驱动分析。

蒙古入侵是怎样的

蒙古入侵是怎样的

蒙古大军的西征史

历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1260年对穆斯林的爱因加鲁特战役失利未计算在内),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

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总数不过最多20万人左右(欧洲战场从未超过15万),单次战役的人数则更少,没有出现在中原对金的钧州一战中列阵“层层叠叠,厚20里”的情形。这有哪些原因呢?拙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福五鼠之蒙古入侵

实力在三国时代最差、四国时代一般、五国时代中等,人民勤劳、团结,抵抗了猫国数次进攻。

国王:鼠王

元帅:福福鼠

军师:儒儒师、儒儒鼠

将军:毅毅鼠、翔翔鼠、吉吉鼠

特殊部队:幽灵部队、金刚部队(即原来的铁锤部队,经福福鼠训练后变得十分强大。)

特殊部队统帅:阿兰公主、福福鼠

网络是怎样被入侵的

因而很有必要了解网络入侵的一般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防御策略,确保网络安全。 广告:d_text网络安全问题 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其他人为因素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潜在威胁。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信设施极易遭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电磁场等)以及自然灾害和人为(包括故意破坏和非故意破坏)的物理破坏;另一方面计算机内的软件资源和数据易受到非法的窃取、复制、篡改和毁坏等攻击;同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的自然损耗等同样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内信息的损坏、丢失和安全事故。网络入侵过程 网络入侵过程为:信息收集→系统安全的探测→实施攻击。如首先利用Ping工具获得IP地址,再利用端口扫描寻找漏洞并入侵服务器。网络入侵示意图如附图:在节点B的用户正试图与节点A的某个主机建立一个Tel连接。网络攻击技术 目前非法入侵常用的网络攻击技术是: 1、利用对网络与协议的信任和依赖及传输漏洞。如IP欺骗:利用网络传输时对IP和DNS的信任;嗅包器:利用网络信息明文传送;窃取口令:作字典攻击(攻击者用字典中的单词来尝试用户的密码)、Sniff(网络窃听)。 2、利用服务进程的缺陷和配置错误。 3、利用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人是最薄弱的一环 要想保证网络的安全,应做好服务器漏洞、操作系统、网络传输入侵的防御。在网络安全环节中,人是最薄弱的一环,最为成功的入侵往往不需要高深知识和复杂技术,实践证明诸多不安全因素恰恰反映在组织管理方面。

1、扫描潜在的受害者。从1997年起开始出现大量的扫描活动。目前,新的扫描工具利用更先进的扫描技术,变得更加有威力,并且提高了速度。

2、入侵具有漏洞的系统。以前,对具有漏洞的系统的攻击是发生在大范围的扫描之后的。现在,攻击工具已经将对漏洞的入侵设计成为扫描活动的一部分,这样大大加快了入侵的速度。

3、攻击扩散。2000年之前,攻击工具需要一个人来发起其余的攻击过程。现在,攻击工具能够自动发起新的攻击过程。例如红色代码和Nimda病毒这些工具就在18个小时之内传遍了全球。

4、攻击工具的协同管理。自从1999年起,随着分布式攻击工具的产生,攻击者能够对大量分布在Inter之上的攻击工具发起攻击。现在,攻击者能够更加有效地发起一个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协同功能利用了大量大众化的协议如IRC(Inter Relay Chat)、IR(Instant Message)等的功能。

入侵检测IDS的定义是怎样的?

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

入侵行为主要是指对系统资源的非授权使用,可以造成系统数据的丢失和破坏、系统拒绝服务等危害。对于入侵检测而言的网络攻击可以分为4类:

①检查单IP包(包括TCP、UDP)首部即可发觉的攻击,如winnuke、ping of death、land.c、部分OS detection、source routing等。

②检查单IP包,但同时要检查数据段信息才能发觉的攻击,如利用CGI漏洞,缓存溢出攻击等。

③通过检测发生频率才能发觉的攻击,如端口扫描、SYN Flood、 *** urf攻击等。

④利用分片进行的攻击,如teadrop,nestea,jolt等。此类攻击利用了分片组装算法的种种漏洞。若要检查此类攻击,必须提前(在IP层接受或转发时,而不是在向上层发送时)作组装尝试。分片不仅可用来攻击,还可用来逃避未对分片进行组装尝试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

入侵检测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就是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执行的主要任务包括: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审计系统构造和弱点;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向相关人士报警;统计分析异常行为模式;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审计、跟踪管理操作系统,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入侵检测一般分为3个步骤,依次为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响应(被动响应和主动响应)。

信息收集的内容包括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入侵检测利用的信息一般来自系统日志、目录以及文件中的异常改变、程序执行中的异常行为及物理形式的入侵信息4个方面。

数据分析是入侵检测的核心。它首先构建分析器,把收集到的信息经过预处理,建立一个行为分析引擎或模型,然后向模型中植入时间数据,在知识库中保存植入数据的模型。数据分析一般通过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3种手段进行。前两种方法用于实时入侵检测,而完整性分析则用于事后分析。可用5种统计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操作模型、方差、多元模型、马尔柯夫过程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分析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

入侵检测系统在发现入侵后会及时作出响应,包括切断网络连接、记录事件和报警等。响应一般分为主动响应(阻止攻击或影响进而改变攻击的进程)和被动响应(报告和记录所检测出的问题)两种类型。主动响应由用户驱动或系统本身自动执行,可对入侵者采取行动(如断开连接)、修正系统环境或收集有用信息;被动响应则包括告警和通知、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陷阱和插件等。另外,还可以按策略配置响应,可分别采取立即、紧急、适时、本地的长期和全局的长期等行动。

IDS分类

一般来说,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主机型和网络型。

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往往以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作为数据源,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如监督系统调用)从所在的主机收集信息进行分析。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保护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统。

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的数据源则是网络上的数据包。往往将一台机子的网卡设于混杂模式(promisc mode),监听所有本网段内的数据包并进行判断。一般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担负着保护整个网段的任务。

不难看出,网络型IDS的优点主要是简便:一个网段上只需安装一个或几个这样的系统,便可以监测整个网段的情况。且由于往往分出单独的计算机做这种应用,不会给运行关键业务的主机带来负载上的增加。但由于现在网络的日趋复杂和高速网络的普及,这种结构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交换式以太网。

而尽管主机型IDS的缺点显而易见:必须为不同平台开发不同的程序、增加系统负荷、所需安装数量众多等,但是内在结构却没有任何束缚,同时可以利用操作系统本身提供的功能、并结合异常分析,更准确的报告攻击行为。参考文献[7]对此做了描述,感兴趣的读者可参看。

入侵检测系统的几个部件往往位于不同的主机上。一般来说会有三台机器,分别运行事件产生器、事件分析器和响应单元。将前两者合在一起,只需两台。在安装IDS的时候,关键是选择数据采集部分所在的位置,因为它决定了“事件”的可见度。

对于主机型IDS,其数据采集部分当然位于其所监测的主机上。

对于网络型IDS,其数据采集部分则有多种可能:

(1)如果网段用总线式的集线器相连,则可将其简单的接在集线器的一个端口上即可;

(2)对于交换式以太网交换机,问题则会变得复杂。由于交换机不采用共享媒质的办法,传统的采用一个sniffer来监听整个子网的办法不再可行。可解决的办法有:

a. 交换机的核心芯片上一般有一个用于调试的端口(span port),任何其他端口的进出信息都可从此得到。如果交换机厂商把此端口开放出来,用户可将IDS系统接到此端口上。

优点:无需改变IDS体系结构。

缺点:采用此端口会降低交换机性能。

b. 把入侵检测系统放在交换机内部或防火墙内部等数据流的关键入口、出口。

优点:可得到几乎所有关键数据。

缺点:必须与其他厂商紧密合作,且会降低网络性能。

c. 采用分接器(Tap),将其接在所有要监测的线路上。

优点:在不降低网络性能的前提下收集了所需的信息。

缺点:必须购买额外的设备(Tap);若所保护的资源众多,IDS必须配备众多网络接口。

d. 可能唯一在理论上没有限制的办法就是采用主机型IDS。

通信协议

IDS系统组件之间需要通信,不同的厂商的IDS系统之间也需要通信。因此,定义统一的协议,使各部分能够根据协议所制订的标准进行沟通是很有必要的。

IETF目前有一个专门的小组Intrusion Detection Working Group (IDWG)负责定义这种通信格式,称作Intrusion Detection Exchange Format。目前只有相关的草案(inter draft),并未形成正式的RFC文档。尽管如此,草案为IDS各部分之间甚至不同IDS系统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一定的指引。

IAP(Intrusion Alert Protocol)是IDWG制定的、运行于TCP之上的应用层协议,其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HTTP,但补充了许多其他功能(如可从任意端发起连接,结合了加密、身份验证等)。对于IAP的具体实现,请参看 [4],其中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说明。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一下设计一个入侵检测系统通信协议时应考虑的问题:

(1)分析系统与控制系统之间传输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必须要保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必须有一定的机制进行通信双方的身份验证和保密传输(同时防止主动和被动攻击)。

(2)通信的双方均有可能因异常情况而导致通信中断,IDS系统必须有额外措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入侵检测技术

对各种事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功能。从技术上,入侵检测分为两类:一种基于标志(signature-based),另一种基于异常情况(anomaly-based)。

对于基于标识的检测技术来说,首先要定义违背安全策略的事件的特征,如网络数据包的某些头信息。检测主要判别这类特征是否在所收集到的数据中出现。此方法非常类似杀毒软件。

而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是先定义一组系统“正常”情况的数值,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校验和等(这类数据可以人为定义,也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并用统计的办法得出),然后将系统运行时的数值与所定义的“正常”情况比较,得出是否有被攻击的迹象。这种检测方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所谓的“正常”情况。

两种检测技术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有非常大的差异。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的核心是维护一个知识库。对于已知得攻击,它可以详细、准确的报告出攻击类型,但是对未知攻击却效果有限,而且知识库必须不断更新。基于异常的检测技术则无法准确判别出攻击的手法,但它可以(至少在理论上可以)判别更广泛甚至未发觉的攻击。

如果条件允许,两者结合的检测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和主要方法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

可以采用概率统计方法、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式匹配、行为分析等来实现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机制,以分析事件的审计记录、识别特定的模式、生成检测报告和最终的分析结果。

发现入侵检测一般采用如下两项技术:

① 异常发现技术,假定所有入侵行为都是与正常行为不同的。它的原理是,假设可以建立系统正常行为的轨迹,所有与正常轨迹不同的系统状态则视为可疑企图。异常阀值与特征的选择是其成败的关键。其局限在于,并非所有的入侵都表现为异常,而且系统的轨迹难于计算和更新。

② 是模式发现技术,它是假定所有入侵行为和手段(及其变种)都能够表达为一种模式或特征,所有已知的入侵方法都可以用匹配的方法发现。模式发现技术的关键是如何表达入侵的模式,以正确区分真正的入侵与正常行为。模式发现的优点是误报少,局限是只能发现已知的攻击,对未知的攻击无能为力。

入侵检测的主要方法

静态配置分析

静态配置分析通过检查系统的当前系统配置,诸如系统文件的内容或者系统表,来检查系统是否已经或者可能会遭到破坏。静态是指检查系统的静态特征(系统配置信息),而不是系统中的活动。

采用静态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入侵者对系统攻击时可能会留下痕迹,这可通过检查系统的状态检测出来;系统管理员以及用户在建立系统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遗漏一些系统的安全性措施;另外,系统在遭受攻击后,入侵者可能会在系统中安装一些安全性后门以方便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攻击。

所以,静态配置分析方法需要尽可能了解系统的缺陷,否则入侵者只需要简单地利用那些系统中未知的安全缺陷就可以避开检测系统。

蒙古女孩的衣着是怎样的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蒙古族葬礼是怎样的

蒙古族的葬礼,早期是在喇嘛教的背景下形成的。

蒙古人将死叫作“成神”、“归天”,汉人所说的“去世”、“过世”等,他们也用。有时他们会说某人“去了阴间”。最通俗的还是“死了”、“没了”、“走了”,这些恐怕全世界都一样。父亲寄给我的“原初”资料上说,那是没有读过书的人对死的称谓。骁勇善战的蒙古人特别强调,仇家死了,那叫“滚蛋了”。

蒙古人死后,用的棺材型号大小,不根据身材和岁数制定,而根据权势大小、贫富程度。

有钱人死后,站立着埋葬的叫“立材”;坐者为“坐材”;躺者为“卧材”。阿拉善盟的蒙古人死后,用整匹布将尸体裹住埋葬,叫做“布材”;孕妇死后,只穿衣服埋葬的叫“衣材”;穷苦人死后光着身子埋掉的尸体叫做“裸葬”。

蒙古人出殓用人抬棺材到墓地的叫“担材”;儿侄、女婿将死去的老人“背对背”送到墓地的叫“背材”;还有一种“驮材”,用白布将尸体放在骆驼背上,无目的地走,尸体掉在哪里,哪里为墓地,并将骆驼陪葬。蒙古人送葬不用车拉,车拉是蒙古人最忌讳的一种方式。

蒙古族的葬礼在埋葬这个环节也有四种方式:

火葬:喇嘛、孕妇、轻生(不该死而死)者,死后烧掉;

土葬:王公贵族、富贵人家,死后装入棺材埋葬;

野葬:大部分是穷苦人,将尸体扔在野外被狼、狗等野兽吃掉;

水葬:很少用,个别人会用。

葬礼的整个过程中,入殓是比较讲究的。本地有威望的人将大操大办一番。给死者洗脸,梳头,穿衣,口含银钱,请喇嘛念经一到三天,以后到了第四十九天再念一次,到一百天念一次,甚至到第三年再念一次。入殓期间,亲戚朋友参加时带来绣花针九枚或二十一枚,穿各种丝线,还带上“次哈达”(蒙古人称“桑拜”)。而后亲朋念经、祈祷、死人升天。蒙古族请喇嘛看好“风水”,指出“出殓方向”做出“出殓形式”。蒙古人概不请“鼓匠”(吹鼓手)之类的乐队。

前来哀悼的蒙古族亲友,或来为蒙古族已故者哀悼的客人,他们也有哀悼的礼仪要遵守。

1.哭丧时:禁止大声哭叫,只能默默流泪,表示沉痛悼念。大声哭叫会惊吓死去的人,过多流泪会被认为泪多成河,死人过不了河,到不了天堂。

2.念经、求经、磕头:按辈数排队给死人磕头。但不烧纸,只烧供品。

3.哀悼:带孝期间为7天、21天、49天、100天,甚至1年、3年。后两种,用的人很少。

哀悼7天者,在第8天“解孝”;哀悼21天者,在第22天“解孝”,总之是出了带孝期之后的一天为“解孝日”。

4.带孝期间的清规戒律:不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不理发,不剃须,不带首饰,要穿黑衣服,罩黑纱,扎黑头绳。

蒙古人在送葬期间,饮食也与日常不同,这个时候是不喝奶茶的,只喝砖茶,只吃用胡油炸过的茶食(面点),吃稀饭、块肉,不吃“羊背子”,不吃整羊,不吃婚事的肉食。在吃喝之前,向天地敬食品,烧食品,忌讳喝酒,但祭典时,所烧的食品中必须有酒。

葬礼的最后一道程序是谢恩。死人埋葬后,将死者的用物、衣物、骑乘等都交给喇嘛。另外,要送给前来帮忙的人和喇嘛一些牛、羊、带鞍子的马、驼、“现大洋”。现大洋根据当时的社会行情和货币流通行情定。还要送给帮忙者皮毛、毡和蒙古包。

春天的内蒙古是怎样的

满地的绿色 看起来无比漂亮

什么是端口扫描器?它有什么作用?

s 扫描器是一款命令行下高速扫描利器,通过最新的瑞星杀毒软件测试

命令: s.exe syn ip1 ip2 端口号 /save

s.exe tcp ip1 ip2 端口号 线程数 /save

s.exe扫描器的使用说明

首先我解释下什么是S扫描器,S扫描器是针对微软ms04045漏洞出的一个扫描,原来作者出这东西

的目的是为了扫描这个漏洞,但现在已经变成我们黑客手中的兵器了,大家也许看过很多如何找肉鸡的

动画或刷QB的动画,那些动画里面很多都是用S扫描器来扫描肉鸡或别人电脑所开放的端口及一些漏洞,

都用这工具的好处是它的扫描速度实在是一个字---强! 今天我就来教下大家如何使用S扫描器。

简单说明下它的用处:

S扫描器是一个简单的使用两种常用的扫描方式进行端口扫描的端口扫描器程序.

可实现的功能是:

1.两种不同的扫描方式(SYN扫描和一般的connect扫描)

2.可以扫描单个IP或IP段所有端口

3.可以扫描单个IP或IP段单个端口

4.可以扫描单个IP或IP段用户定义的端口

5.可以显示打开端口的banner

6.可将结果写入文件

7.TCP扫描可自定义线程数

用法:scanner TCP/SYN StartIP [EndIP] Ports [Threads] [/Banner] [/Save]

参数说明:

TCP/SYN - TCP方式扫描或SYN方式扫描(SYN扫描需要在win 2k或以上系统才行),SYN扫描对本机无效

StartIP - 起始扫描的IP

EndIP - 结束扫描的IP,可选项,如果这一项没有,就只是对单个IP扫描

Ports - 可以是单个端口,连续的一段端口或非连续的端口

Threads - 使用最大线程数去扫描(SYN扫描不需要加这一项),不能超过1024线程

/Banner - 扫描端口时一并将Banner显示出来,这一选项只对TCP扫描有效

/Save - 将结果写入当前目录的Result.txt文件中去

打开S扫描器,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演示下S扫描器的主要几个作用。

例子一:

S TCP 218.80.12.1 218.80.12.123 80 512

TCP扫描218.80.12.1到218.80.12.123这IP段中的80端口,最大并发线程是512

例子二:

S TCP 218.80.12.1 218.80.12.123 21,5631 512 /Banner

TCP扫描218.80.12.1到218.80.12.123这IP段中的21和5631端口,最大并发线程是512,并显示Banner

例子三:

S TCP 218.80.12.1 218.80.12.12 1-200 512

TCP扫描218.80.12.1到218.80.12.12这IP段中的1到200端口,最大并发线程是512

例子四:

S TCP 218.80.12.7 1-200 512

TCP扫描218.80.12.7这IP中的1到200端口,最大并发线程是512

例子五:

S SYN 218.80.12.7 1-65535 /Save

SYN扫描218.80.12.7这IP中的1到65535端口,将结果写入Result.txt

扫描结束后Result.txt就存放在你的S扫描器所在的目录里。刚才扫描的东西都在里面。

例子六:

S SYN 218.80.12.1 218.80.12.255 21 /Save

SYN扫描218.80.12.1到218.80.12.255这IP段中的21端口,将结果写入Result.txt

这个我重点说明一下,因为这条命令就是专门用来找肉鸡的,扫描一个IP段有没有开3389的或1433的

我示范下:S SYN 218.80.1.1 218.80.255.255 3389 /Save

注意:

1.SYN扫描是很依赖于扫描者和被扫描者的网速的,如果你是内网的系统,那你不一定可以使用SYN扫描的

,因为你的网关的类型会决定内网系统是否能进行SYN扫描.如果你的配置较低的话,我也不推荐使用

SYN扫描.SYN扫描速度是比TCP扫描的速度快很多的,但在稳定性方面却不是太好,所以自己决定使用

哪种模式进行扫描。

2.SYN扫描不需要线程那个参数,请看上面例子5和6

3.TCP扫描的最大并发线程不能超过1024.

4.使用SYN模式扫描,不能扫描Banner,具体为什么不能,请查看有关SYN的资料

5.内网用户的朋友可以用tcp扫描

关于S.exe 的用法和错误解释

S扫描器扫描命令是:

文件名 参数 起始IP 结束IP 要扫描的端口 保存

s SYN 61.0.0.0 61.255.255.255 1433 save

1433是SQL server 服务器端口

8080是代理服务器端口

使用Nmap进行端口扫描

    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夺取计算机系统控制权的行为是 违法行为, 此篇文章仅作为学习交流和探讨,若要测试成果,请在自己虚拟机上测试,或者被允许渗透的计算机系统上演练, 请勿做出违法之骚操作,操作者做出的一切违法操作均与本人和此文无关

    本文使用Nmap进行扫描,其他扫描手段本文不进行探讨

    Nmap是端口扫描方面的业内标准,网上的资料让人眼花缭乱,时至今日,各式各样的防火墙已经普遍采用了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技术,他们能够有效地拦截常见的端口扫描,所以,即使使用Nmap程序扫描结果一无所获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换句话说, 如果你在公网上对指定网段进行主机扫描时没检测出一台在线主机,那么就应当认为扫描行动多半是被防火墙系统拦截下来了,反之则是另一种极端情况:每台主机都在线,每个端口都处于开放状态

SYN扫描

    所谓的SYN扫苗实际上是一种模拟TCP握手的端口扫描技术。TCP握手分为3个阶段:SYN、SYN-ACK、ACK。在进行SYN扫描时,Nmap程序向远程主机发送SYN数据包并等待对方的SYN-ACK数据。 如果在最初发送SYN数据包之后没有收到SYN-ACK响应,那么既定端口就不会是开放端口,在此情况下,既定端口不是关闭就是被过滤了

    在使用Nmap扫描之前,可以先使用maltego之类的信息搜集工具分析出有用的信息。我使用一个非法网站的IP来作为演示

需要注意的是,某个端口是开放端口不代表这个端口背后的程序存在安全缺陷,我们仅能够通过开放端口初步了解计算机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而判断这个程序是否存在安全缺陷

    版本扫描

    虽然SYN扫描具有某种隐蔽性,但它不能告诉我们打开这些端口的程序到底是什么版本,如果说我们想要知道这台主机的某个端口在运行着什么程序以及它运行的版本,这在我们后期威胁建模阶段有极大的用处, 使用-sT或者-sV 即可查看

    运气很好,看来这个网站运行的程序有安全漏洞,这个名为OpenSSH 5.3的软件存在着一个CVE-2016-10009漏洞,攻击者可以通过远程攻击openssh来获得服务器权限。我们在这里不做攻击操作,毕竟这是别人的网站,虽然是个违法网站。如果有机会后期笔者将会根据情况写一些关于漏洞利用的文章

UPD扫描

    Nmap的SYN扫描和完整的TCP扫描都不能扫描UDP,因为UDP的程序采用无连接的方式传输。在进行UDP扫描时,Nmap将向既定端口发送UPD数据包,不过UDP协议的应用程序有着各自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因此在远程主机正常回复该数据的情况下,能够确定既定端口处于开放状态。 如果既定端口处于关闭状态,那么Nmap程序应当收到ICMP协议的端口不可达信息。 如果没有从远程主机收到任何数据那么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比如说:端口可能处于发放状态,但是响应的应用程序没有回复Nmap发送的查询数据,或者远程主机的回复信息被过滤了,由此可见 在开放端口和被防火墙过滤的端口方面,Nmap存在相应的短板

扫描指定端口

    指定端口的扫描可能造成服务器崩溃,最好还是踏踏实实的彻底扫描全部端口 。就不拿别人的服务器来测试了,毕竟我也怕被报复,在这里我把渗透目标设置为我自己的xp靶机,步骤跟前面一样,扫描出端口查看是否有可利用程序,然后对想扫描的端口进行扫描

    

在渗透测试中,我们都不希望致使任何服务器崩溃,但是我们的确可能会遇到那些无法正确受理非预期输入的应用程序,在这种情况下,Nmap的扫描数据就可能引发程序崩溃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